-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若提到宛如電影「臥虎藏龍」中靜謐竹林的美景,不少人會聯想到日本京都的嵐山,但其實在雲林的草嶺,也有一整片能舒展身心的綠竹山林。
位置就在雲林與南投交界附近,近年發展為結合雲嶺之丘及五元兩角等景點的雲林草嶺石壁森林療癒基地。
自從1982年日本林務廳所長秋山智英提出「森林浴」一詞後,世人才逐漸認識森林三寶--芬多精、活氧與負離子對人體健康的好處。
近年「森林療癒」在各企業中相當盛行,不少工作壓力繁重的現代人開始在專業森林療癒師的帶領下到山林中找回活力。對森林療癒十分好奇的943,也參加了森林療癒祭的活動。
竹林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風景,但位於雲林縣古坑鄉草嶺的石壁,擁有高達516公頃的孟宗竹山林,卻不走向傳統景點遊樂區的老路,而是發展為亞洲第一座森林療癒基地,並成為台灣唯一獲得國際認證的「世界竹地標」。
此外還與韓國忠南國立大學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朝向「精準醫學」方向,也就是因應世界自然醫學的潮流,將森林當成醫療方式之一,以「無藥而癒」為目標,努力在不久的未來能以這片山林開出第一張處方箋,讓長期處於心理壓力下的民眾能有促進健康的機會。
我們來到海拔約1650公尺的雲嶺之丘,再往上走些,就是「木馬古道」的入口--「五元兩角」。五元兩角原本只是幾座社區民眾利用孟宗竹搭建的涼亭,起初只有一個三角形的涼亭,後來又有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七角亭、八角亭、九角亭,最後再加一個圓形的社區展示館,所有涼亭的「角」加上「一圓」總共是五元二角,因此這個無須門票的竹林入口就被稱為「五元二角遊憩綠廊」。
除此以外,森林療癒基地中還有將近十座竹構藝術設施,包括可以平躺其上仰望天空的「低語軒」、可感受風力的「風之舞台」等。而木馬古道正是日本時代伐木運輸木材的木馬設施小徑,現為全長約2200公尺的步道。
根據台大實驗林團隊的科學調查,草嶺地區清新空氣中所含的負離子數,是一般都會公園的 40 多倍,其中木馬古道的負離子濃度高達每立方公分18440個,可增加血液含氧量,促進新陳代謝。
草嶺森林療癒祭最讓我期待的活動,就是結合頌缽和銅鑼的森林療癒體驗。我們在森林療癒師羅歲宜老師的帶領下,在竹林中分組打開五感。
我們先是張大眼睛尋找森林中各種形狀的物體,接著嗅聞柳杉和紅檜等精油的療癒香氣,再從布袋中「盲測」觸摸各種不同外型的植物種子,在不使用眼睛的狀況下在紙上描繪觸覺感受到的樣貌。
有趣的是,平時出現在地上而毫不起眼的種子,經過瞎子摸象般的探索後,竟然很容易就對各種植物產生印象,也相當驚訝原來植物還有方圓扁平好似刮痧板的種子,藉由五感的探索,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可能,也體會生命多元各有出路,其實無須在日常瑣事中鑽牛角尖的思考。
接著我們回到類似圓形劇場的竹構「瀞座」,躺在在竹林旁的瑜珈墊上聆聽老師的頌缽及銅鑼音療。
森林邦提供
老師介紹了尼泊爾手工頌缽、銅鑼以及印度阿育吠陀的脈輪,也說明了音樂治療的原理--透過敲擊頌缽與銅鑼產生振動,能讓森林能量與頌缽金屬共振的頻率讓腦波快速進入 α (alpha)波的放鬆狀態。而人體70%由水組成,透過細胞中水分的振動,也能幫助身體阻塞不通之處有疏通的機會。
我們在薰衣草熱敷眼罩和輕柔的引導語下逐步放鬆全身,接著聽到各種音高的頌缽與低沉微弱的銅鑼,聲音平緩柔和,相當催眠,不到十分鐘,四周開始傳來輕微鼾聲,看來好多人都放鬆到睡著了呢!
有意思的是,有學員表示她參加了三次老師的頌缽體驗,這次在竹林中是第一次快速進入睡眠狀態。而筆者雖然當下沒有睡著,也沒有很特別的變化,卻感覺不錯。
驚奇的是,當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才回到家,白天爬坡走步道、搭車將近9小時還忘了補充維生素B群的我,平時若類似的活動量都會感覺十分疲勞、甚至需要動用薰衣草精油或刮痧,但那天聽了短短30分鐘的頌缽後,卻完全不累。
回家後我上網找了頌缽的錄音來聽,竟然也有放鬆的效果,原來樂器振動真的可以幫助身心紓緩,量子力學的研究果然其來有自呀!
根據研究,三天兩夜的森林之旅能促進免疫系統的「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與數量,且效力可長達一個月,對於長者的認知與記憶等,也有正面的幫助。
而森林療癒師各自運用自己原有的專長如瑜珈、心理諮商、植物學、竹藝等技能,也產生各種不同的減壓體驗,既豐富又多元。
現在草嶺森林療癒基地假日還有免費接駁專車接送到斗六火車站和高鐵雲林站,但車程較遠,建議在草嶺住一晚,不但能放慢腳步,還能吸收更多森林芬多精。
草嶺在地的住宿例如石壁大飯店等,還發展出竹筒烘焙咖啡豆、竹器製作、愛玉DIY、尋訪螢火蟲、夜觀星空等有趣的體驗,如果不想去熱門景點人擠人,不妨走一趟雲林草嶺,讓身心靈都放個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