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近年台灣各地旅遊新增不少有趣的農遊項目,從採咖啡豆、烘咖啡到品茶、品醋到自製果醋面膜等,應有盡有。以我的觀察,相較於十多年前台灣剛開始發展時多半「為作勞作而作勞作」的DIY,和鄰國以採果為主的體驗,現在的DIY可說是深刻及貼近在地農家生活許多。
尤其每次造訪台東,都發現台東縣農會輔導許多小農開發出相當多充實又有趣的農遊行程。這些農遊和食農教育項目,不但讓小農們不用再把辛苦栽培的農作賤價賣給大盤,甚至還晉身年收百萬階級,另一方面也讓遊客充分體驗農業生產的知識及樂趣,讓旅遊不再只有走馬看花,而是深度及知性的體驗,無論身心都收穫滿滿。
一直耳聞台東關山拔蘿蔔活動非常好玩,今年冬天終於如願參加關山「米國學校」的拔蘿蔔體驗。為何向來以台東米著稱的關山會種蘿蔔呢?
這是因為花東縱谷被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團團圍住,稻米得等太陽爬到山頂才有日照,午後又因中央山脈擋住而使得每天日曬的時間都比西部還少2個小時,讓東部稻米長得較慢之餘口感也比較Q彈,一年只有兩穫而非三穫。因此在稻米收割後讓土地休養的期間,農田就會灑上蘿蔔種子,不但不需費力照顧就能自己長出又白又甜的蘿蔔,收成後的蘿蔔葉還能成為土壤肥料,真是一舉兩得。於是,我們這些遊客就來田裡幫忙拔蘿蔔啦!
領到一人一雙棉布手套和水桶後,大夥兒散步到田裡,看到冒出頭的白蘿蔔就拔,一面輕輕哼著「拔蘿蔔、拔蘿蔔、嘿唷嘿唷拔不動」的童謠,很快的就拔了一大桶。
其中有不少小朋友是全家人一起來拔蘿蔔,原本以為會出現使盡吃奶力量的畫面,結果因為種的都是相當好拔的日本小蘿蔔和常用來做成蘿蔔乾的金茄品種,細細長長,就算小孩也能單手輕鬆拔起。
大家還在田裡拍照留念,展示戰利品,玩得不亦樂乎。
不由得覺得舉辦拔蘿蔔活動也真是太聰明了,不僅讓絡繹不絕的遊客帶著全家大小自動繳費來當免費無薪長工,田裡的蘿蔔也不用辛苦批去市場賤價出售,就全都收成完畢,還能順便出清許多農產品,實在是高招啊!
拔完蘿蔔還有醃蘿蔔乾的體驗,我們在米國學校校長的指導下,將已經曬好的鹽漬蘿蔔乾用力塞入玻璃罐中,還用木棒使勁地一壓再壓,就是要將罐子裡蘿蔔乾之間的縫隙都塞滿,擠出空氣,這樣蘿蔔乾在罐中就能慢慢發酵成為有「黑金」之稱的老菜脯。
我們一面作,一面聽了許多關於白蘿蔔的各種醃漬及料理的訣竅,這下不只是從產地到餐桌,而是「從泥巴到嘴巴」的食農教育,真是太有趣了。
而在距離關山不遠的鹿野,也有不少好玩的紅烏龍茶體驗。像是剛得到農遊競賽亞軍的「屾茶」,就有從採茶、品茶到茶葉大福DIY的體驗。有意思的是,體驗的採茶不是只有戴斗笠、背茶簍、摘一心二葉而已。
即使體驗過多次採茶的我們,也能聽到不少種植無毒茶葉的專業知識,例如除草相當重要,若除得太短無法給土壤保持水分、若沒除草或時機不對,小綠葉蟬就會只吃草而不會跳上來吸取茶樹的嫩葉汁液,讓茶葉「著蜒」而產生蜜香的效果。
還要善用植物的「頂芽優勢」,適當修剪才會刺激茶樹的危機意識、長出更多枝葉。
採茶結束後,還能以茶葉比賽的程序品茶,
體驗在金鐘名劇「茶金」中才看得到的專業品茗過程,體察茶葉和香水一樣所謂的前調、中調和後調香氣。
還有可作紅烏龍花果茶和大福DIY,果香濃郁的果乾與茶香交織出美味的旋律。
最特別的是「女兒茶」,將許下的心願或祝福話語,與台東特有的紅烏龍茶葉封入茶罐中,像「女兒紅」一般珍藏多年後才取出飲用,讓茶葉越陳越香,還能變身時空膠囊,真是相當有創意呀,不只是玩,也是認識在地農業和學習知識好機會呢。
鹿野還有一個少數獲得五星認證的林旺茶葉廠,除了可參觀恆溫恆濕的茶廠外,還有十分特別的「檸檬果茶」DIY。
作法是將檸檬的果肉挖出,塞入已浸泡檸檬汁三小時的紅烏龍茶葉。訣竅是塞好塞滿,這樣檸檬經過反覆蒸煮烘乾才不會縮得太小。
每週反覆蒸烘作成的陳皮果茶,可敲碎煮茶或煮湯,常被用來顧喉嚨和有感冒前兆時食用,養生又健康。
我們還去了改建自東河農會倉庫的都蘭文創園區拍照,這裡除了可買到各種從台東米到台東釋迦等農產品外,還有已相當有口碑的台東泰源監獄杏仁餅,也作了洛神冰心綠豆糕DIY、頁岩杯墊彩繪及小朋友很愛的手工拼貼等體驗。
都蘭文創園區每月的第一個周六還有「免廢+免費市集」,大家會把自己家中用不到的東西拿去贈送,減少過度消費與浪費,相當有意義。
以往遊台東都是只有拍照打卡,現在則是很愛體驗農遊DIY,好山好水的台東也有相當好吃的各種農產品,從茶葉、白米到蘿蔔,好吃、好玩,又有戰利品可帶回家,真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旅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