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澳底的海洋物語 海女阿嬤與海葡萄的永續傳承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東北角的澳底,位於貢寮的沿海地帶,是海洋文化的縮影。這裡的海女以徒手採集石花菜聞名,九孔養殖則支撐著全台八成的貢寮鮑供應。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從潮間帶的生態智慧到循環養殖的永續實踐,這片海域不僅展現了人與海洋的深厚連結,還透過在地體驗讓旅人走進東北角的海洋物語。結合獨特的自然景觀與社區努力,澳底呈現了一幅兼具生態與文化的旅遊地景。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澳底的海洋文化以海女為核心,她們以對海洋的敏銳觀察,熟知潮流與漲退潮的節奏,每年農曆二月至六月潛水採收石花菜。這種生長於潮間帶至水深3至10公尺礁石上的海藻,富含藻膠,具有經濟價值。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石花菜依生長環境分為三種:小本口感最硬;大本生長於水深約1公尺處,出膠量最多,是製作石花凍的首選;鳳尾則生長於1至3公尺深處,質地軟嫩,入口即化。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石花菜採收後需經七次洗滌與曝曬,才會從紅褐色轉為米黃色,還要修剪去除根部的礁石碎片等雜質,曝曬後海菜味淡化,有些海女會加白醋去除海味,呈現清爽口感。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當地人以台語稱呼採集方式:僅在岸邊撿拾貝類或海菜的稱「站山」,潛入海中採集的則稱「藏水」,生動描繪了與海洋互動的兩種方式。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陳月雲阿嬤是這項傳統的代表人物之一,從10歲開始採集,年輕時能潛至兩層樓深,如今年事已高,仍能潛入一層樓深的水域。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她自製的潛水裝備格外引人注目:潛水蛙鏡以白水木手工雕琢,木框輕巧貼合臉部,嵌以透明鏡片,確保海水不滲入;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布質頭套緊密包覆頭部,邊緣以細繩綁牢,避免頭髮纏繞海草。這些手作裝備承載了數十年的海洋記憶,展現了海女與自然共舞的智慧。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採收後,她會在岸邊烤火取暖,然後再次下水,展現了與海洋共存的堅韌精神。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陳阿嬤與先生經營的搖搖石花露小店,位於澳底中油站旁,在網路上頗受好評。店內的石花凍濃稠清爽,帶有純粹的海味,深受旅人喜愛。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阿嬤的先生以熱誠的服務聞名,常以90度鞠躬迎接客人,讓人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943曾有機會探訪日本三重縣的海女小屋,體驗烤鮑魚與海女的傳統舞蹈,甚至試穿她們潛水用的白色棉衣,感受到濃厚的海洋文化氛圍,也曾在和平島體驗捲石花菜的手工程序。

在日本與韓國紛紛推出海女素材的影視作品後,在貢寮見到台灣海女阿嬤,依舊以傳統方式潛水採集,令人倍感親切與感動。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澳底周邊的自然景觀同樣令人驚嘆。當地奇岩怪石遍布,如龜仙岩、貴賓狗石與卡布奇諾岩石群。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後者因表面鐵質氧化形成的拉花紋路,又稱玫瑰石,約形成於兩千多萬年前的海底,宛如天然的藝術品。這些景觀與海女文化交織,構成東北角獨特的海洋地景。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貢寮的九孔養殖是另一大亮點,全台約八成的九孔(貢寮鮑)產自此地,得益於岬灣地形的天然優勢。養殖始於1970年代,當時以採集野生九孔為主,最盛時期年產兩百萬噸。2000年因過度密集養殖導致病害,產量銳減至十餘噸,如今穩定在四十餘噸。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鮮物本舖是當地代表性養殖場,以永續為目標,採用不投藥的低耗能方式,結合海水白蝦與海葡萄的循環養殖模式,實現魚菜共生。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海葡萄吸收水中氨氮,淨化水質,九孔與白蝦則共享水資源,形成節能的養殖系統。旅人可參與九孔餵食體驗,將龍鬚菜透過高壓水管注入養殖池,感受水流的趣味;

炙燒九孔與白蝦則鮮甜可口,海葡萄雖帶鹹味,但在日本市場價格高昂,展現了當地的經濟潛力。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鮮物本舖的第二代經營者李勝興,曾榮獲百大青農,返鄉將傳統養殖轉型為在地體驗,帶動地方創生。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除了九孔,養殖場還生產兩萬至三萬顆海膽,壁畫重現四十年前的養殖場景,讓旅人一窺產業歷史。這樣的模式不僅讓旅人貼近海洋產業,也展現了青年對家鄉的深耕與承諾。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澳底周邊的仁和宮旁,有一間結合傳統與創新的阿松檳榔烘焙坊。店主本業原是檳榔店,太太則發展烘焙興趣,以在地基隆山藥為原料,與海洋大學合作,研發出低糖低油的山藥米蛋糕與海菜餅乾,融入鵝仔菜等東北角食材,呈現清爽健康的海洋風味。

這些伴手禮不僅延長保存期限,也體現了貢寮的文化特色,深受旅人喜愛。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以社區為本的旅遊模式,讓澳底的海洋文化得以延續。透過海女的導覽與養殖場的體驗,旅人得以深入了解海洋生態與產業智慧。

購買石花凍或海菜餅乾作為伴手禮,不僅支持在地經濟,也將澳底的故事帶回家。這樣的旅遊方式,呼應了永續發展目標,讓旅人在體驗海洋風情的同時,為社區注入活力。

東北角 澳底 貢寮 海女 九孔 養殖 鮮物本舖 貢寮鮑 石花菜


建議旅人安排一日行程,上午參與九孔與海葡萄養殖場體驗炙燒貢寮鮑DIY,下午探訪海女小店與奇岩景觀,細細品味東北角的海洋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