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1949年國共戰事結束,一群不願投降的雲南部隊越境進入緬甸,在泰緬寮三國交界的金三角叢林中持續游擊戰長達三十餘年。
這些被稱為「異域孤軍」的軍人,經歷兩次大規模撤台行動,最終在桃園中壢、平鎮、八德交界的龍岡地區建立忠貞新村,其後又有東南亞新住民加入,至今已創造出新的金三角--台灣獨一無二的滇緬泰多元文化聚落。

孤軍撤台行動分為兩大階段,第一次於1953至1954年間,主要安置老弱婦孺約七千人至桃園忠貞新村。1961年第二次撤退才是正規軍隊,分別前往南投清境與高雄、屏東地區。
不同地區的族群組成亦有差異。清境以擺夷族(傣族分支)後裔居多;桃園則匯聚多個不同民族,但每年米干節期間彼此相互支援,展現團結精神。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異域故事館。
創辦人王根深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諜報小說。1950年出生於緬甸華人玉石商家庭的他,原本可享受富裕的少爺生活,卻在「國破何以家為」的理念感召下,15歲就瞞著親人離家投身軍旅。
在金三角危險叢林中接受情報員訓練七年,每日傳回情報將摩斯密碼打成反射動作,速度甚至超越英國情報博物館中的前任間諜。
諜報員的工作充滿神祕色彩。館內展示的收音機,曾是他們接收密令的重要工具。透過一串串常人無法理解的數字密碼,經過解譯後從自己的任務編號辨認行動指令。這些在滇緬邊境與美國中情局合作的情報人員,承擔著極高的死亡風險,與他同梯的六十多位光武部隊,最終生還的僅有百分之三。
就像電影中的007總有龐德女郎,王根深說間諜工作通常需要一男一女假扮夫妻掩人耳目,不同地點會搭配不同的當地女性特工,其中一位雲南果敢的女諜報員原為軍火販,一次任務為掩護他而身中數彈救不回來;
還有另一位在情報任務結束時唱起鄧麗君知名歌曲《淚的小雨》送別。這些生命中的插曲,至今回想起來仍讓這位老情報員熱淚盈眶。
王根深的人生經歷更添傳奇色彩,20多歲出任務時認識一位的孤軍與雲南傈僳族混血的美麗少女,婚後某年被誣告入獄遭受嚴刑拷打,妻子四處籌錢求人才將他營救出來。
1979年兩人一同撤來台灣,退伍後以妻子小名創立的「阿美米干」目前已成為當地知名美食集團,譜寫了一段動人的奮鬥故事。
王根深自費籌建的異域故事館,規劃了「亂、靜、迷、回、容」五大主題展區,運用沉浸式體驗設計引導觀眾深入歷史情境。首展區「亂」以滿地彈殼重現戰場慘烈,各式槍械展示讓人體驗森林游擊戰的緊張氛圍。
還有天花板上類似標語的文字「沒有一場戰爭值得歌頌」、「戰爭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以及第二展區「靜」僅陳設一座小女孩哭泣雕塑,象徵戰爭中被遺棄的無助生命。這件名為「滇緬遺子」的藝術品,反映父權社會中女童較低的生存價值,以及戰爭帶來的殘酷現實。
難得的是,異域故事館並沒有主打悲情或獵奇訴求,而是透過波瀾萬丈的孤軍故事,傳達和平可貴的深刻體悟。展覽讓遊客化身為撤退孤軍,一路從殘酷的戰爭現場、密探裝備、滇緬馬幫勢力、金三角罌粟花及少數民族文化,到最後搭機來台生活落腳眷村,開展和平的新生活。相當具有教育意義。
身為曾經攜帶文具去泰北美斯樂給當地學童的旅人,看完展覽訴說的故事後,可說是深受感動。
忠貞新村內目前共有超過七十家米干店舖,居民三餐皆以此為主食,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景觀。非常推薦遊覽忠貞新村文化園區時,參加米干DIY的體驗。
正宗米干製作工序必須使用百分之百純米,且於每日清晨現做,因新米過於黏稠不適宜製作,通常會將老舊再來米的生米與熟米混合調配,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
米干的製作過程並不難,首先在鐵盤上刷油防沾,
接著舀滿滿一勺米漿均勻攤平成薄片,蒸煮四十秒待米干達到適當厚度後取出。
蒸熟的米皮掛在竹架上自然風乾,再折疊再切成條狀。
成品口感柔軟,與添加較多油脂及太白粉增加彈性的粄條稍有不同。
忠貞新村園區內的黑山銀花提供豐富的少數民族服飾租借體驗,收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等節慶盛裝。每件手工染繡的服裝宛如藝術珍品,配件帽飾亦精緻非凡。
遊客可穿著雲南少數民族的美麗服飾參加米干、木瓜絲等小吃DIY,在達人指導下,完成屬於自己的料理,並品嚐親手製作的美味成果。
或可享受獨樹一格的雲南手抓簸箕飯,彷若瞬間穿越至神秘的金三角。
透過異域故事館的歷史展示、傳統工藝的技能傳承、民族服飾的文化體驗,以及眷區風情,桃園的眷村文化成功將邊陲記憶轉化為當代文化資產,不只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小教室,更是周休散心品嚐美食及體驗多元文化的好去處。
而1957年興建的馬祖新村,專門安置馬祖防衛部隊六十四師眷屬,是將軍等軍官階層的居住區域。採用美式建築風格,每戶皆有獨立庭院,展現不同於一般士兵眷村的規格差異。
原本210戶眷村早已拆除改建,僅存44戶的馬祖新村因而更顯珍貴。
現今園區轉型為文創基地,進駐多家文創小舖、民宿與社福團體。
其中和諧粉彩DIY課程深受歡迎,參與者使用現成圖案進行創作,無技巧門檻的設計讓每個人都能完成滿意作品,過程相當療癒。
園區完整保留傳統眷村建築特色,紅白相間的木門、時代標語、矮房磚牆等造景,勾起許多人童年記憶。
彩繪小板凳、眷村文物展示,配合假日文創市集與藝文展覽,營造濃厚懷舊氛圍。免費入園讓一般家庭輕鬆造訪,在品嚐美食之餘感受深厚文化底蘊。
本文感謝桃園市政府邀請參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