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澳底的海洋物語 海女阿嬤與海葡萄的永續傳承

全台唯一砂壀厝&面壁石敢當 貢寮與龍門的山海記憶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東北角的山海交匯處,雙溪河與太平洋在此相遇,孕育出龍門與貢寮這片獨特的土地。兩地不僅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還承載了平埔族、漢人與日本人登陸台灣的歷史痕跡。

從全台獨一無二的砂壀厝到隱藏於老街巷弄的露天化石展,這裡的每一步都訴說著人與自然的共生故事。透過在地導覽與慢步走讀,旅人能深入感受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支持以社區為本的慢經濟,體驗兼具文化與生態的永續旅遊。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龍門社區位於雙溪河與三貂灣的交界,背靠雪山山脈餘脈,面向浩瀚太平洋,地形宛如被山海環抱的秘境。四百年前,這裡是凱達格蘭族三貂社的聚落,今日被稱為龍門舊社。從社區的信仰中心昭惠廟出發,沿著蜿蜒起伏的小巷漫步,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汀仔瀾的小路旁,吳氏大宅靜靜佇立,這座建於1797年的三合院占地約四百坪,是吳氏先祖來此經商的見證。門口一座百年古井,曾為商船提供淡水,如今因河道淤積,距離河岸已有兩百公尺,靜靜訴說著地貌變遷。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在三合院內,還可發現全台獨特的「面壁石敢當」。這塊石敢當本用於鎮煞,卻因施工時方向錯誤,被花圃石頭遮住,只能從側面看出「石」字刻文,意外形成「面壁思過」的趣味景象,讓人會心一笑。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龍門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特色,是全台僅見的砂壀厝。這些房屋以雙溪河沉積的砂石塊構築,材料介於鬆散砂粒與堅硬砂岩之間,屬於未完全固結的準沉積岩。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萬年前,東北季風與河水共同作用,將砂粒與膠合物質堆積成河岸沙丘,居民因地制宜,以砌石和疊石工法建屋。砂壀厝不僅防水耐風,還因透氣性佳,常被用作豬寮或雞舍,展現了先民與環境共存的智慧。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離開龍門,前往較為內陸的貢寮老街,這條僅兩百公尺的街道可能是全台灣最不商業化的老街,卻蘊含深厚的歷史底蘊。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貢寮舊稱「槓仔寮」,源自平埔族巴賽語「陷阱」之意,街口山豬圖案的招牌提醒著過往山豬頻繁出沒的歲月。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清代咸豐年間,貢寮因商業活動而繁榮,光緒年間形成熱鬧市集,宜蘭線鐵路開通後,貢寮站成為龍門、澳底等聚落的交通樞紐。

如今,老街平日寧靜,假日才稍有人氣,居民偶爾擺攤販賣自種的「基隆山藥」。這種台灣原生山藥以滑順綿密的口感聞名,連皮可食,煮久不散,產量稀少,唯有親臨當地才能買到,常被搶購一空。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老街巷弄間,竟然還可見到碾布石這種歷史博物館裡典藏的古物,散發著歲月沉澱的質感。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老街一隅隱藏著一處別具特色的「露天牆角化石展」。一位熱愛收集石頭的阿伯,不但將自家老屋彩繪得五彩繽紛,還將從枋腳溪撿來的化石石頭隨意擺放在自家門口。

這些石頭記錄了數千萬年前的海洋生物痕跡,宛如無玻璃櫥窗的博物館。阿伯不擔心石頭被偷,因周邊監視器無處不在。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當地長輩還常將午餐剩餘的食物丟入溪中餵魚,使魚群生態不至枯竭,展現了與自然共存的永續思維。老街後方的百年洗衣場,至今仍使用來自枋腳溪的清澈溪水,水質潔淨,承載了居民的日常記憶。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另一處亮點是狸和禾小穀倉,比許多台北市中心的文青潮店還更有令人驚艷的藝術美感。這是由和禾生產班經營的實體店面,致力於水梯田保育逾十年。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店內以稻草裝飾的牆面,源自一次稻米歉收後的創意再利用,搭配紫米茶的清香,營造出濃厚的植物藝術氛圍。聆聽導覽員分享如何透過種稻守護生態與文化,召喚生物重返濕地的故事,讓人感受到社區的努力與溫度。


龍門與貢寮的旅程,還蘊含深厚的歷史意涵。三貂灣是台灣歷史上重要卻被遺忘的登陸地點,平埔族巴賽人最早航海來此落腳,據說一支北上成為凱達格蘭族,一支南下形成葛瑪蘭族。漢人先驅吳沙由此開拓宜蘭,其墓位於附近的澳底。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1895年馬關條約後,日本近衛師團自鹽寮登陸,展開長達半世紀的統治。這些歷史軌跡與當地的自然生態交織,賦予這片土地獨特的魅力。

從福隆東興宮眺望雙溪河口與三貂灣,旅人能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地理與文化深度,這裡也是貢寮海洋音樂祭與福隆沙雕的舉辦地,卻因三貂角的名氣而常被忽略。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以社區為本的旅遊模式,是龍門與貢寮的亮點。透過曙旅文化工作室的導覽,旅人得以深入了解砂壀厝的建築智慧與老街的生活況味。購買當地山藥米蛋糕或體驗牽罟飯包,不僅支持在地經濟,也將這片土地的故事帶回家。

龍門社區發展協會於2023年獲選為全國八大特優社區林業單位,展現了在生態保育與文化傳承上的努力。這樣的旅遊方式,呼應了永續發展目標,讓旅人在品味山海風情的同時,為社區注入活力。

東北角 龍門 貢寮 老街 槓仔寮 狸和禾小穀倉 有機書店 砂壀厝


建議旅人安排兩天一夜的行程,首日可從龍門社區出發,參與牽罟飯包體驗並走訪砂壀厝與古井;次日探訪貢寮老街,在狸和合稻草牆旁喝紫米茶、逛有機書店,接著前往九孔養殖場體驗餵養活動。這樣的慢遊方式,能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東北角的山海之美與人文溫度。